Search

行銷理論三書

這三本《水平行銷》《哈佛最受歡迎的行銷課》《細節營銷》都比較偏理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行銷理論三書

這三本《水平行銷》《哈佛最受歡迎的行銷課》《細節營銷》都比較偏理論派,前兩本我大推,第三本也還可看。

《水》是菲利浦・科特勒在2005年的著作。講的是傳統的行銷方式(STP, 區隔市場、選定目標對象、調整品牌定位)比較適合在成熟市場中推出新產品(翻譯: 老品牌的新品上市),但遇到新市場就沒那麼好用。這時候可以用「水平行銷」的方法進行創新,跳出原有的品類概念、在4P的每個領域重新組合,以創造需求。

推薦的方式包含對象、點子與邏輯方面的創新等。在想點子部分包含「替換、倒置、組合、誇張、去除和換序」等技巧,讓產品有機會跳脫原有的品類或領域,而跳脫的過程不是以產品,而是以客戶為主體。

《哈》最令我驚豔的是,他只出現在品牌的兩大問題(1) 許多品牌沒有差異,很多故事、符號、需求的堆砌都只是造出一個個相似個性的品牌 (2) 主因是這些品牌都是用改善短版,而不是強化長板的方式。這跟企業運用消費者調查的方式有關,調查後你會專注在趕上自己比對手弱的東西,而不是強化自己原有的優點。

以明星跟網紅來說,你記得的是越來越像、沒有辨識度的網紅臉跟偶像明星,還是演戲時總是做自己、唱歌時候某些咬字有問題,但是很有特色的那位呢?

書中提供了三種解方,其中一個是敵意品牌:擺明了只取悅一部分的消費者的利基型品牌,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特別容易凸顯性格。例如紅牛跟整個能量飲料,都是很明顯只取悅一小部分消費者,放棄想好好吃飯、認真運動培養養生抵抗力的人。

不過,其實很多做得好的「好公民」型品牌也是只處理一小部分消費者,就足夠養活自己。例如綠藤生機、鮮乳坊等等,值得關注的是他們養活自己的後續,還能用這個方式嗎?這就有待觀察了,畢竟Body Shop 被歐萊雅集團收購後,原本的個人小作坊形象也做過許多調整。

對了,我前面寫過這本書的心得,還有哈佛教授的影片,是個亞裔女性。

《細》作者是中歐管理學院的教授,書中提到公司不應該只把行銷人當作做廣告與促銷的「市場部」執行工作,而要讓行銷參與甚至主導整個產品,讓市場調查與行銷研發進入產品開發環節。

這段有點有趣,90年代快速消費品崛起時,各大快銷品與通路公司的產品開發其實是以行銷人員為主的。但是到了2000年代,市場變動快速,傳統行銷方式(《水平行銷》提到的STP與4P等等)趕不上變化,所以行銷人員淪為執行角色。

但可能是拿走研發的策略失敗率很高吧,於是又有要將行銷研發功能放回來的主張。只是多了行為心理學與客戶洞察的色彩,讓行銷與決策人士可以更加快速。

《 #水平行銷》飛利浦・科特勒
《 #哈佛最受歡迎的行銷課》楊米・穆恩

圖說:不覺得日本第一牛郎羅蘭很符合敵意品牌的邏輯嗎?這篇之前寫的心得,正好就用了羅蘭的照片做說明呢

https://www.yojuhsu.com/different-escaping-the-competitive-herd/


這是每天聽本書中行銷類的第15~17本了,明天就是最後兩本(喔耶)

#得到app
#每天聽本書
#行銷商管類


喜歡內容歡迎按讚與轉發分享

還有記得粉專按讚與設為搶先看喔

謝謝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一個人的讀書會,讀出想法、讀出樂趣、讀出溫度
View all posts